有時,觀看一部電影,彷彿展讀一本小說。其結構精巧,其興味濃厚,在在都可見編導演深刻的經營。然而,觀看【當愛來的時候】,卻給我如詩的感覺,尤其像極一首現實主義的詩,用的是簡單的語言與意象,卻釀造出波波餘味,蕩漾中值得觀眾細細品味。

承繼【爸…你好嗎?】以來的視角,張作驥接續以【當愛來的時候】拍出他對「家庭/家族」的觀照與思索,發人深省。前者鎖定「父者」為出發點,鋪陳數個家庭內迥異的父親形象;後者則將鏡筒轉向不同世代的女子,看她們如何在家族史中,生存,枯榮,延展出獨屬女性的生命歷程。

不論是「喊水會結凍」的不孕大媽、「帶球」入嫁的二媽,抑或非預期懷孕還慘遭男朋友劈腿落跑的大女兒,她們宿命輾轉,糾纏如蓬草,隨命運的風,辛苦飄盪。她們各自都苦,卻未曾有離家的念頭,當中,依的是什麼?

入贅的男人鬱鬱寡歡,藉酒以澆愁,高唱男版〈家後〉;甚至到了最後,酒精養出肝癌,躺在病床上也就與這世界和解了。而那些女人呢?頂上的陽光依舊灑落下來,生命終究還是要自己走下去…

【當愛來的時候】相當成功地拍出了女性的本質宿命,那是男性怎麼也體悟不到的不順遂。大媽之哀,在於她不孕,只得讓招贅男人納妾,但如她所說「哪個女人會 想跟別人共一個丈夫?」;二媽之酸,在於她雖然嫁給了青梅竹馬,但也不過淪落為生子機器,都幾歲了還得懷上一胎但「幸好」是個男生;大女兒之悲,在於遇人 不淑,苦苦祈求有人關懷有人給予擁抱,最終卻期盼落空。

除了世事盡入眼底的「老大人」,以及只想畫畫養雞看粉鳥的自閉症叔叔,影片從男人住院之後,成了無夫無父的國度。少了男人互以定位,女人頓時就失去了座 標。多麼諷刺而心酸。幸好,在二媽和大女兒的身上,我們多少見著了一點生命的光亮:二媽憑著guts弭平了一場可能失控的黑道衝突;大女兒則真正承擔起 「母親」的身份,生出一名娃娃,預言了希望之降臨(而愛,由此而來?)。

用既kuso又嚴肅的態度來講,【當愛來的時候】是我心目中一部「帶有文藝腔的台灣龍捲風」。這其實並非貶抑。重點在於它非常寫實、非常準確地刻劃出了台 灣許多家庭的樣貌。雖然並不血淋淋,卻教人很難不揪著心,聽著那些彷彿曾經於生活中聽聞的台詞,看著那些家庭會傷人卻也讓人不得不回歸的場景,而悸動異 常。另一方面,大女兒的夢幻與天真,又稍稍沖淡了稍嫌生猛的台味,讓整片氣氛維持在一種不至於沉淪到最底的基調,觸發觀眾的淚腺與心事。

當愛來的時候,願所有人所有家庭都能欣然迎接,讚美它,享受它。




*感謝「高雄拍片網」贈票

 

感謝推薦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amlou1025/27500937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當愛來的時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